2025/11/14

個人成長的想法:伴侶、財富與思維的養成


最近翻閱一些書籍時,整理了對個人成長的一些心得與思考,想跟大家分享。雖然已經忘了書名,但內容仍然很值得反覆思考。


1. 怎麼樣是一個良好的伴侶?

巴菲特曾說過,選擇伴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投資之一。理想的伴侶,不是為了填補空缺,而是在遇見你之前就已經對生活感到滿意的人。

良好的伴侶特質包括:

  • 安全依附型:相信他人、值得信賴、自在。

  • 盡責:對生活、對承諾負責。

  • 成長型思維: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長,不斷進步。

這提醒我們,關係的質量往往源於雙方各自的內在穩定與成熟。


2. 如何變得有錢?

財務自由與創業能力是個人成長的重要一環。以下是一些核心方向:

  • 建立自己的事業:不依賴單一收入來源。

  • 避免價格競爭:提供獨特價值,而非單純比價。

  • 減少國際化影響:選擇相對穩定的產業與市場。

綜合考量後,有潛力的行業包括:房地產、汽車、投資、創意公司、市場調查、中盤商等。


3. 創業前的自我盤點

在創業或職涯規劃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盤點:

  1. 工作類

    • 產業別、職務、客戶、人脈、證照、技能。

  2. 工作以外

    • 興趣、感興趣的事、想挑戰的領域。

  3. 其他因素

    • 家業、人脈、地緣。

透過盤點,我們能更清楚自己的資源與優勢,減少盲目決策。


4. 促進發散思維的方法

很多創意與靈感,其實來自於放鬆的時刻。以下活動能幫助思維發散:

  • 運動:健身房、球類運動、慢跑、散步、游泳。

  • 日常活動:開車、坐車、洗澡。

  • 藝術與音樂:畫畫、聽音樂、彈琴。

  • 心理放鬆:冥想、睡覺(效果最佳)。

這些方法提醒我們,身體與心靈的放鬆,是創造力與洞察力的重要來源。


小結

個人成長並不是單一面向的努力,而是生活、心態、關係、事業與思維的整合。選擇良伴、建立事業、盤點資源、促進發散思維,都是讓我們不斷進步、持續成長的關鍵。

2025/11/07

財富永動機:打造會自己長大的資產


很久沒有寫理財文章了,經過這幾年的沉澱,也慢慢整理出自己的投資價值觀。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稍微「驚悚」的主題——財富永動機

除了追求財富自由之外,擁有一個能自我增長的財富永動機,也是許多人的夢想。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其核心思路其實很簡單:透過資產配置與資金運作,讓財富像自動化機器一樣,源源不斷地增長。



永動機的構建思路

我的方法主要分三個階段:

  1. 以高股息ETF為核心

    • 透過薪資或儲蓄購買高股息ETF,例如 00878、0056、00713 等,每個月都能拿到穩定的配息。

    • 配息收入持續再投入高股息ETF,逐步養大資產規模。

  2. 槓桿加速

    • 當ETF規模到達一定程度後,可以將股票拿去質借。

    • 質借出來的資金再投入高股息ETF,記得繳息,並到期借舊還新。

    • 如果手頭的薪資或股息尚未使用,也可以適度利用信貸或房貸,加速ETF增長。

  3. 持續投入與市場參與

    • 持續投入資金、關注市場,降低成本與風險。

    • 高股息ETF的配息通常高於質借/貸款利率,因此可以透過利差套利,加速財富增長。


風險與注意事項

雖然這種方式可以快速形成財富永動機,但也有需要注意的風險:

  • 股價波動:ETF價格如果下跌,低於 140% 的質借比例時,會有追繳風險。建議留一些現金作為緩衝。

  • 降低追繳風險:質借資金也可以投入債券或其他低波動資產,平衡風險。

  • 個人風險屬性:槓桿策略會放大波動,不同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同,要依個人情況斟酌。


小結

財富永動機的核心概念是:持續投入、善用配息、適度槓桿、風險管理,讓資產像自動增長的機器一樣,越滾越大。

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方法,但前提是了解風險,做好資金與心理準備。未來我會再分享更多細節,包括我的槓桿比例設計、資金分配策略與風險控制方法。



2025/10/31

處理焦慮的方法:讓心情回到平靜的五個步驟


焦慮時,心跳加快、思緒混亂,似乎什麼都無法專心。其實,焦慮是一種可以被緩解、被管理的情緒。以下整理了幾種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靜。


1. 呼吸法:用呼吸安撫身心

呼吸是最直接影響神經系統的方式。試試這個簡單的練習:

  • 吸氣:用肚子深深吸氣,數到三。吸氣時會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讓身體保持警覺。

  • 吐氣:慢慢呼氣,吐氣時會啟動副交感神經,幫助放鬆與舒緩。

只要持續幾分鐘,你會感覺緊繃的身體慢慢放鬆,焦慮感也會減輕。


2. 規律作息與運動

身體狀態會影響情緒:

  • 睡眠充足: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讓身心有修復的時間。

  • 經常運動:跑步、快走、伸展,甚至短時間的深蹲,都能釋放壓力荷爾蒙,提升正向能量。


3. 心理想像法

透過想像,你可以把焦慮「看見」並「變小」:

  1. 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中感到悶悶的部位。

  2. 閉上眼睛,想像這個悶悶感的樣子。

  3. 讓它慢慢變小、變輕,直到你感覺到放鬆。

這種方式能幫助你把焦慮「抽離」出來,變成可控制的感覺。


4. 自我對話

與其責備自己,不如用溫柔或鼓勵的話語安撫內心:

  • 例如:我無法把書念好 → 但是可以從簡單的下手,慢慢進步。

  • 這樣的自我對話能減少自責,增加自信,也讓焦慮變得可管理。


5. 把問題轉成正面

焦慮往往來自對未來的不確定。嘗試把問題正面化:

  • 一切都會很簡單。

  • 每件事都會順利進行。

  • 我們可以把挑戰變得有趣,甚至對它一笑置之。

正面化思維不代表逃避,而是改變對焦慮的態度,讓它不再壓垮你。


小結

焦慮並不可怕,它只是提醒你需要調整節奏、照顧自己。透過 呼吸法、規律作息、心理想像、自我對話與正面思維,你可以逐步把焦慮化成平靜與行動力。

2025/10/30

愛——生存的終極目的

 

我們都在追尋幸福,但幸福不是被動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的愛
愛,不只是浪漫或關懷,更是一種選擇——
一種決心:要擁有溫暖而柔軟的心。


🌿 一、心的修煉:慢下來,感受生命

放慢身體,說出溫和的話。
當我們願意發自內心地感謝、並且接納對方原本的樣子
愛的能量就會自然流動。


👂 二、傾聽的藝術:讓對方被理解

愛的第一步,是傾聽

  • 移情式傾聽:聽見的不只是內容,而是對方的情緒。

  • 減壓談話:感同身受,與對方站在同一陣線,沒有批評。

有時候,一句「我懂你」比一百句建議都更有力量。
說出來就好——這就是被愛的感覺。


😊 三、幽默與寬恕:愛的緩衝力

幽默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寬恕,是讓心不再受傷的智慧。

當你被人誤解、甚至被欺負時,
不妨換個角度:

「他已經盡力了。自己都不理解自己,別人難免誤解自己。」

理解的本質,就是寬恕。


💍 四、婚姻:愛是動詞

婚姻不是找對人,而是持續選擇愛
當問題發生時,不再是「你怎麼這樣」,
而是問自己:「我能做什麼來改善?」

愛的基礎是了解 → 尊重
再加上讚美(具體優點 + 真實例證),
搭配減壓談話,讓彼此在情緒上連結。

共事的目標,也要轉化為共築夢想


🌸 五、關於離別:死亡不是結束

當親人離開,我們的愛仍在延續。
死亡,只是關係轉化的開始。
透過追憶,他們依然與我們同在。

這份愛,會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長輩的智慧、平輩的陪伴、晚輩的純真。


🌈 結語:

愛,讓人得以生存。
它不是結果,而是目的。
當我們願意在每一段關係裡——
理解、傾聽、感謝、寬恕、尊重、讚美、同行

就會發現:
愛,不僅讓我們變得溫柔,
也讓我們變得堅強。

2025/10/24

提出問題的說法:有效溝通的技巧


在閱讀一些書籍時,我整理了一些 提出問題的方式,覺得非常實用,不僅可以用在跟別人的對話,也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思路。

以下是幾個有參考價值的提問方式:


1. 關注情緒與需求

  • 你在擔心什麼?

  • 你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 你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什麼?

這些問題能讓對方聚焦於核心情緒與需求,而不是表面現象。


2. 優先與後果

  •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把什麼擺在優先?

  • 如果這麼做,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

這類問題能幫助雙方思考決策的優先順序與可能影響,讓討論更具建設性。


3. 假設與共情

  • 我覺得,你真正擔心的是…

  • 如果我說得不對,請指正我,不過,我覺得…

  • 如果我是你,我會覺得…

  • 你的意思是…

這些問題與說法能促進 共情與理解,避免誤解,也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與傾聽。


小結

提出問題不只是要得到答案,更是一種 引導對話、理解對方思維與需求的技巧
掌握這些提問方式,你會發現溝通更有效率,也能幫助自己釐清思路與做決策。

2025/07/14

WebAccess/NMS


WebAccess/NMS 是我從零開始規劃與開發的一套完整網路管理軟體,旨在整合研華所有 IP-based 產品並支援第三方設備,提供集中化管理與監控功能。以下是系統的設計理念、架構與核心功能介紹。

1. 需求與發想

WebAccess/NMS 的設計初衷,是全面納管研華的所有網路產品,包括:

  • IPC、Switch、Protocol Gateway、Wireless 等

  • 支援第三方設備,只要能支援 SNMP 或 ICMP 就可以納管

核心概念包括:

  • 地圖化管理:像 Google Map 一樣,將交換機位置與地點清楚呈現

  • 完整網管功能:支援 FCAPS 等功能,透過 Plug-in 可自由開關

  • 與 SCADA 的差異:NMS 管理的是網路設備,而 SCADA 管理的是實體設備(感測器、控制器等)


2. 系統架構

  • 分散式架構:CMS(Central Management System)與 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分散部署

  • Restful API:CMS 與 EMS 一對多通訊,CMS 同時提供 API 給第三方軟體整合


3. 軟體架構

  • MVC 架構:Model-View-Controller

  • 開發技術:Java、JSP、Javascript 等前後端技術組合


4. 核心功能

Topology 與監控

  • 連線拓撲、WiFi、設備

  • 背景地圖支援 Google Map 與 OpenStreetMap

  • Traffic 監控

Dashboard

  • 設備狀態總覽

  • Top 10 設備或事件列表

事件與告警管理

  • Syslog / SNMP Trap Server

  • Event Notify:SMS、Email、外部程式、聲音提示

  • Alarm correlation & severity

  • FW Upgrade + Config Backup/Restore

EMS 與設備管理

  • Device Management:匯入設備 Profile

  • Device Profile、MIB Browser、Topology Group

  • DB Backup/Restore + Event Log Management

  • User Management 與 Access Log


5. 不同設備的專屬功能

IPC

  • Performance:CPU、Memory、Ethernet、Voltage、Temperature

  • Remote Desktop、Process Monitoring

  • Alarm Threshold 設定

Switch

  • LLDP、MAC+ARP Topology

  • X-Ring Change、Trunk Port、Link Up/Down、PoE

  • VLAN 設定與監控

  • Performance 監控、Web Page 與 MIB Browser

  • FW Upgrade + Config Backup/Restore + Config Comparison

Wireless

  • SSID Group 管理

  • Performance、Roaming、Signal Strength

  • Web Page 監控

Serial Device Server

  • Performance:Serial Port

  • VCOM / USDG Mode Link

  • Web Page 監控


6. 特殊功能

  • NMS Proxy

  • OpenVPN Server

  • Alarm Playback

  • MIB Browser GUI:Multi Set、Add SNMP Trap、Add Property

  • Topology Multiple Set/View:VLAN、IGMP

  • Prediction:Process Monitoring、Slow Response、Switch Configuration Comparison

  • 全拓撲流量監控

  • 支援辨識第三方設備:Server、Router、Switch


小結

WebAccess/NMS 的設計核心是從需求出發,整合設備、簡化管理、提升網路可視化與監控能力。無論是研華產品還是第三方設備,都能在同一平台統一納管,並提供完整的事件、告警與維護工具,讓網管人員能專注於提升效率與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