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堅持 —— 習慣的養成,是一場心理耐力賽


每一次想改變人生,其實都是在挑戰自己的「習慣引力」。
我們不是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喜歡改變。

改變代表威脅,
而堅持,就是溫柔地讓大腦學會接受新的自己。


🌱 一、習慣的三個層次

1️⃣ 行為習慣(短期)
像是寫日記、整理桌面、運動 5 分鐘。
→ 小步開始,馬上見效。

2️⃣ 身體習慣(中期)
早睡早起、健康飲食、戒糖。
→ 需要時間讓身體重新調整。

3️⃣ 思維習慣(長期)
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挫折與壓力。
→ 最深層、也最困難,但回報最大。

習慣不只是行為,更是身心重新對齊的過程。


🧭 二、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反抗期(約 7 天)

剛開始的時候,大腦會全力抵抗。
你會懶、會拖、會找藉口。

📘 方法:

  • 微習慣法:設定極小的起點,例如「每天寫一句日記」。

  • 簡單紀錄:畫勾或打卡,讓自己看到連續性。

關鍵不是做多少,而是「先開始」。


💛 第二階段:不穩定期(約 8~21 天)

開始有動力,但容易因突發事件打斷。

📘 方法:

  • 固定時間與地點:讓習慣與環境綁定。

  • 設定意外規則:例如「今天太忙就只做一半」。

  • 獎懲機制:成功就獎勵,失誤就修正,不責備。

讓習慣變成生活中的「背景音」。


❤️ 第三階段:倦怠期

重複久了會感到無聊,甚至懷疑意義。

📘 方法:

  • 增加變化:換環境、換時間、換形式。

  • 規劃下一個習慣,建立「成長的接力」。

習慣一旦穩定,無聊就變成新挑戰的起點。


⚙️ 三、養成習慣的關鍵原則

  • 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分心太多會讓大腦超載。

  • 越簡單越好:越容易開始的習慣越能長久。

  • 別在意結果:重點是「持續做」,不是「做到完美」。

一次一小步,時間會幫你完成剩下的路。


🌈 結語:堅持,不是靠意志,而是靠設計

每一個改變,都是一場心理調適。
不要跟自己對抗,而是用智慧讓改變更容易發生。

堅持不是每天拼命,
而是每天不放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