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魯拉帕路薩效應


這是巴菲特的合夥人查利蒙格所說的

就是很多事情互相強化,最後到達臨界點所得到的效應極大化

感覺上是將學了很多不同的學問,互相融會貫通成為大師的境界。

我覺得這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什麼是量變到質變呢 ?

就像燒水那樣,一直燒水的過程就是量變,從10度不斷上升到99度

當到了100度時,水瞬間質變成水蒸氣了。

此時的水就產生了魯拉帕路薩效應了。

我相信他本人一定也有這樣的過程(很多武俠大師都有,從後天真氣到先天真氣的過程)

但是前面的歷程應該是很辛苦的,因為根本沒有什麼變化

但是一過了100度C,我相信這個變化是指數級的增長。

投資應該也是,一開始每一年投入20萬,前幾年都要努力存。

當投入10年的20萬變成200萬時,每年10%的報酬就可以每年投入20+20萬元

之後就會愈來越多

我在寫網誌也是一樣,一開始都是個別的點狀知識

慢慢100篇就有一些相關的前後呼應的線型知識

最後到了1000篇就會成為立體的知識模型了


最後分享一下,他的多元思維模型,他覺得每一個人都要學習重要學科的基本知識

以應對世界中不同的挑戰

他建議的學習科目是:經濟,數學,會計,工程,歷史,生物,心理,統計

2022/11/21

堅持 —— 習慣的養成,是一場心理耐力賽


每一次想改變人生,其實都是在挑戰自己的「習慣引力」。
我們不是懶惰,而是因為大腦不喜歡改變。

改變代表威脅,
而堅持,就是溫柔地讓大腦學會接受新的自己。


🌱 一、習慣的三個層次

1️⃣ 行為習慣(短期)
像是寫日記、整理桌面、運動 5 分鐘。
→ 小步開始,馬上見效。

2️⃣ 身體習慣(中期)
早睡早起、健康飲食、戒糖。
→ 需要時間讓身體重新調整。

3️⃣ 思維習慣(長期)
改變觀點、重新看待挫折與壓力。
→ 最深層、也最困難,但回報最大。

習慣不只是行為,更是身心重新對齊的過程。


🧭 二、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反抗期(約 7 天)

剛開始的時候,大腦會全力抵抗。
你會懶、會拖、會找藉口。

📘 方法:

  • 微習慣法:設定極小的起點,例如「每天寫一句日記」。

  • 簡單紀錄:畫勾或打卡,讓自己看到連續性。

關鍵不是做多少,而是「先開始」。


💛 第二階段:不穩定期(約 8~21 天)

開始有動力,但容易因突發事件打斷。

📘 方法:

  • 固定時間與地點:讓習慣與環境綁定。

  • 設定意外規則:例如「今天太忙就只做一半」。

  • 獎懲機制:成功就獎勵,失誤就修正,不責備。

讓習慣變成生活中的「背景音」。


❤️ 第三階段:倦怠期

重複久了會感到無聊,甚至懷疑意義。

📘 方法:

  • 增加變化:換環境、換時間、換形式。

  • 規劃下一個習慣,建立「成長的接力」。

習慣一旦穩定,無聊就變成新挑戰的起點。


⚙️ 三、養成習慣的關鍵原則

  • 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分心太多會讓大腦超載。

  • 越簡單越好:越容易開始的習慣越能長久。

  • 別在意結果:重點是「持續做」,不是「做到完美」。

一次一小步,時間會幫你完成剩下的路。


🌈 結語:堅持,不是靠意志,而是靠設計

每一個改變,都是一場心理調適。
不要跟自己對抗,而是用智慧讓改變更容易發生。

堅持不是每天拼命,
而是每天不放棄。 🌿

2022/11/14

五種時間 —— 讓時間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時間奔波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
每個人每天都只有 24 小時,
但為什麼有些人能活得豐富、有方向,
而有些人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關鍵不在「多做事」,
而是要「分清楚你的時間屬於哪一種」。


🧩 一、時間的五種類型

作者將人生中的時間分成五種,
每一種都有它的功能與能量屬性。

1️⃣ 生存時間

被動選擇的時間。
是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例如上班、通勤、家務。

📘 建議:
設定具體的目標,讓被動的事也能帶來成就感。
例如:整理家務時聽 podcast、開會時練習專注與表達。

當你有目標,生存時間也能變成進步時間。


2️⃣ 賺錢時間

用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累積資產與創造收入的時間。

📘 提示:
不要只看「現在的收入」,而要思考「循環增強」:

你今天投入的時間,能不能讓明天的價值更高?

例如:

  • 投資學習

  • 培養能帶來長期報酬的技能

  • 建立自己的系統或副業

賺錢時間的重點,不是勞動,而是「複利」。


3️⃣ 心流時間

全神貫注、進入專注狀態的時間。
通常出現在你挑戰與能力剛好匹配的時候。

這段時間能讓你忘記時間、提升表現,也是創造力的源泉

📘 練習:

  • 給自己一段無干擾的專注時段。

  • 選擇難度剛好能激發你的任務。

心流時間是最能讓人「活著」的時刻。


4️⃣ 好看時間

維持身心狀態與外在形象的時間。
像是運動、健身、保養、睡眠。

📘 建議:

  • 把健康視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資產」。

  • 每週安排固定運動時間,讓身體有節奏地恢復能量。

好看時間讓你成為更好的載體,去承載你的人生。


5️⃣ 好玩時間

主動選擇、為快樂與體驗而存在的時間。
這是創造與連結的來源。

📘 建議:

  • 旅行、音樂、創作、陪伴家人、學新事物。

  • 不為目的,只為「享受」。

好玩時間,讓人生有故事。


🕰 二、節省時間的兩個關鍵概念

⏩ 1. 時間折疊

同時讓一段時間發揮多重價值。

例如:

  • 在運動時聽學習型 podcast(好看+賺錢時間)

  • 在旅行時記錄心得(好玩+心流時間)

聰明的人不壓縮時間,而是「疊加時間」。


🗺 2. 命運地圖

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效率,而是方向。

先問自己: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現在花的時間,和這個目標有關嗎?」

設定起點與願景,排定優先順序,
再將與方向無關的事「刪除或延後」。

方向清晰的人,不需要忙碌。


🌈 結語:時間的質量,決定人生的深度

我們都活在同樣的 24 小時裡,
但不同的人,正在過著完全不同的時間人生。

當你開始分辨「時間的種類」,
你就開始掌握了人生的主導權。

把每一天的時間重新分配,
生存變成成長,賺錢帶來意義,心流創造價值,好看維持狀態,好玩滋養靈魂

從此以後,時間不再只是流逝,
而是變成——
你最強的朋友。 🕊️

2022/11/07

本自俱足


活在當下本自俱足

這兩個句是對我人生中影響很大的個詞語

對應到感恩知足

最早對本自具足有感覺的是一隻小螳螂

當時家中在養螳螂,牠跟蚊子差不多大,每次都要放幾隻果蠅給他吃

吃完牠就靜靜的倒掛枝頭等著下一次我們餵他

陸續脫皮長大,一直在我們的洗衣袋(他的家中)

最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我發現他一出生就有了所有的東西直到他死去

這就是本自具足的表示

而我們人類擁有了過多的東西,車子,房子,錢財....

卻一直覺得不夠

殊不知,我們生來這個世界時, 一切就已經本自具足了

簡單生活,專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