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活在當下

這句話我每天的待辦清單都可以看到這一條

但是要做到真的太難了

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時時告訴自己人生得來不易

所有的一切都該好好的珍惜

以下分享一些短語

  • 每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來用
  • 何謂死前呢?就是現在活著的當下
  • 生命:存在我們可以“支配”的時間中。如果是我們不能自己支配這些時間,我想這應該就不算是真正的活著。
  • 金錢 < 時間 < 注意力
  • (靈魂急轉彎)享受生命中每一個細微的片刻
之前也有跟大家提到,要什麼樣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呢?
不是得到了什麼東西才是幸福的
而是隨時隨地都去好好感受生命所帶給我們的美好
感恩,珍惜這生命帶給我們的任何片刻
 

2022/10/24

10000小時的練習


之前有聽過一萬小時的練習

只要一直練習某一個技能到了一定的時間

就可以變成該領域的專家或天才。

這是有其限制的

首先必須要在封閉的領域

像是:遊戲,體育,音樂

有固定的規則,明確的目標

另外,必須要有教練以及評估練習標準的反饋

要不然一直練都沒有進步

也是徒勞無功的

最後,才是努力的堅持下去


恆毅力 —— 成功不是天賦,而是長期的熱情與堅持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那些看起來「天生成功」的人,
但仔細一看,他們幾乎都有共同特質:

強烈的決心、過人的韌性,與一個明確的方向。

這就是所謂的「恆毅力(Grit)」。
它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長期的投入。
不是靠運氣,而是靠不放棄。


🌱 一、成功的本質:明確方向 + 長期堅持

成功的人並非比別人更聰明,
而是他們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並持續前進。

📘 他們擁有三個共通點:
1️⃣ 有決心 —— 不輕易被挫折打敗。
2️⃣ 有韌性 —— 即使緩慢,也不停止。
3️⃣ 有方向 —— 每一步都朝著明確的願景前進。

沒有方向的努力,只是原地跑步。


🔥 二、創造卓越的人:熱情與整合的修煉

真正卓越的人,並不是永遠在衝刺,
而是能專注於一個方向,竭盡所能地深耕

他們有幾個共通特質:

  • 對所做的事情充滿熱情與好奇。

  • 觀察自己與他人,從經驗中歸納模式。

  • 把不同的經驗整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他們不只在做事,也在觀察「自己是怎麼做事的」。

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讓他們能持續成長,而不會陷入重複。


🧭 三、成功與人生的對照

你在筆記裡提到一段非常棒的思考,我幫你再整理一下:

人生: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成功: 找到方法,讓這件事做得又快又好。

這句話幾乎總結了「恆毅力」的全部精神。

人生要靠「方向」來指引,
成功要靠「方法」來累積。

恆毅力,就是在這兩者之間搭起橋樑。


🌈 結語:熱情是燃料,毅力是引擎

成功不是偶然的靈感,而是持續的選擇。
你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比別人聰明,
你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堅定一點

熱情讓你開始,
毅力讓你走到最後。 🌿

2022/10/17

固定型 vs. 成長型思維 —— 改變人生的起點


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
但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發現,我們的思維模式只有兩種:
一種讓人停滯不前,
另一種,讓人持續成長。


🧱 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

「我的能力是固定的,我就是這樣的人。」

他們傾向以外在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 特徵:

  • 靠詆毀別人或外在成就證明自己。

  • 認為天賦是固定的,努力沒用。

  • 面對挑戰容易退縮,怕丟臉。

  • 遇到失敗會責怪他人或環境。

  • 尋求虛榮的掌聲,而非真實的進步。

固定型思維讓人只想「看起來成功」,
而不是「真正變得更好」。


🌱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

「能力是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與經驗不斷提升的。」

他們不逃避挑戰,因為知道困難代表成長的機會。

📌 特徵:

  • 願意努力培養技能,不怕出錯。

  • 能誠實評價自己,願意接受反饋。

  • 一發現問題就主動解決。

  • 知道「失敗只是行為,不是人格」。

  • 遇到困難會問:「我可以怎麼改進?」

  • 對新事物保持開放,不斷更新自己。

成長型思維的人懂得把挫折轉化為動力,
他們不急於證明自己,而是致力於「成為更好的自己」。


🔄 從固定到成長的轉變

沒有人天生就擁有成長型思維。
我們都可能在某些情境中「卡在固定模式」。

📘 練習:
1️⃣ 當你想逃避挑戰時,提醒自己:「我只是還沒學會。」
2️⃣ 面對失敗時,問:「我可以從這裡學到什麼?」
3️⃣ 別急著批評別人,用觀察替代評價。
4️⃣ 多和成長型的人相處,感染他們的態度。

思維是一種選擇。選擇成長,就等於選擇改變命運。


🌈 結語:真正的聰明,是相信自己能變聰明

這個世界的變化越快,
越需要「相信學習力」的人。

不管你現在在哪個階段,
只要願意學習、反思、嘗試,
你就已經在成長型思維的路上了。

固定型思維追求「看起來完美」,
成長型思維追求「變得更強」。

而真正成功的人,永遠是第二種。 🌿

2022/10/10

富足人生


這本書要說明的是定義自己的人生,並透過理財達成富足的人生

有以下的幾個重點想跟大家分享

  • 首先,要了解自己人生的目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必須了解自己人生的目的與方向,專心朝向目標去做才能有富足的人生。畢竟人生太短暫,不能樣樣都取。
  • 算出真正的時薪。必須將(收入 - 工作相關支出) / 工時 = 真正的時薪。 
  • 記帳並將紀錄的項目分類,算出每個項目所需要金錢。在將金錢/時薪,就可以知道每個項目需要多少的"生命能量"。比方說,車子一個月要1萬元,我的時薪是500元,所以為了這台車子我要消耗20個小時的生命能量。
  • 整理出來之後,分辨這些項目是不是跟你人生目標一致,不是的項目盡量減少。避免不需要的支出。
接下來就是一般理財的建議了
  • 透過節約育儲蓄,讓收入大於支出。節約跟我人生沒有必要的項目。
  • 六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
  • 工作與人生目的結合,創造多元的兼職收入。
  • 透過投資,創造被動收入。
這本書感覺是教你理財,我覺得主要是梳理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有清楚的理財目標。

2022/10/03

牧羊人的哲學課


這本書講述了哲學思考對投資大師的影響

我這邊介紹一些我覺得比較有趣的地方

  • 不確定性:不對定性跟風險是不一樣的東西,風險是我們知道會發生但是不知道何時發生,不確定性是根本不知道有這件事情會發生。要避免這樣的事件發生,必須增加反脆弱性(彈性),增加反脆弱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法,後續有機會說明反脆弱再細說。
    • 有充足的壟餘現金
    • 槓鈴效應
  • 投資人都想用經驗主義去看穿市場。經驗主義就是看出週期性的規律 (技術分析),這樣會造成思考狹隘,而且無法避免不確定性 (因為之前根本沒有發生過)
  • 現在的行為會影響未來的預測。比方說我覺得明天股票會漲,所以今天買入股票,結果這個行為就會影響到未來的預測。因為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買,今天股票就會上漲,這樣說不定明天反而跌下來了。所以要預測必須知道全部人的想法並且他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這樣是不可能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
    • 羊群效應:語言可以支配人類的行為,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個消息會怎麼影響人類的行為以及如果這個故事與事實偏離
    • 知道能力邊界:真正知道這個故事代表何種的含意,比方說某種新藥研發出來了,那這樣的故事會讓股價有多少的波動。
希望上述的重點能給大家投資時有不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