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天去參加一場演講
是一位熱血的老師在介紹她怎麼樣去鼓勵學生去完成夢想
他一步一步的帶領學生做產品,並拿去路上賣
並將收入當成旅遊基金,讓學生規劃旅遊並逐步實現這個夢想
實現這個夢想之後,有一天他們看到飛機經過,又許下的要坐飛機出國旅遊的夢想
至於這個夢想有沒有實現,我就不清楚了
這個老師是用了"旅遊"的誘因,去完成教育的過程
真的是一個很棒的想法與作法,透過實踐孩子願望的過程中,一步步教導中間所需技能與課本的對應內容。
很類似以專案的方式將對應的知識所學習整合,這應該才是我們要學的東西,也會讓學習變得有趣;而不是將知識分門別類,切成不同的學科,專注再個別的面向。
話題扯遠了,回到這次的主軸:需求層級
因為這個老師的演講,我想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或是渴望
當自己可以輕鬆達成時,這些需求就不會成為自己的願望。
當這些需求是不容易達成的,就會變成願望;當需求很難達成的,就會成為夢想。
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我從台幣與食衣住行來分類這些需求
根據你賺錢的能力,來決定或區分你的夢想 (這是我大約評估的)
- 沒有賺錢能力:因為本身都是靠別人所提供的金額來花費,所以百元以下的需求是可以被滿足的。但是千元以上的需求就會比較需要猶豫的,所以這階段的願望大約都是手機/電腦、品牌衣物、國內旅遊。夢想就是會想出國玩。
- 小資族(月收20 ~ 40K) :到了這個階段,千元以下的花費都是自己可以處理的,但是萬元以上的開銷就是比較會思考的,但是還是可以負擔的起的,所以一年一次的日韓旅遊是對這群人沒有問題。但是當上到數十萬以上的需求時,這就會是很大的負擔了。夢想就成為歐美旅行、買汽車。
- 中產階級 (40 ~ 100K):當薪資已經到了這個階段時,萬元以下的會漸漸變得比較無感了,可以開始考慮到買車或去更遠的地方旅遊。但是數百萬的房子,對這群人的負擔還是很重的。夢想就是買一間房子。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是在這個階段。
- 富有人 ( > 200K):到了這個階段,我也不知道他們的想法跟需求了,但是我相信當一切都變得容易之後,他們的夢想應該會更不一樣。
如果套用馬斯洛大師的需求層級,我覺得我只是再討論最低的需求層級:物質的部分。但是我覺得這是大多數的人最關心的地方。其實從這個表格可以發現,"房子"這個最基本的需求,在台灣變成了一個炒作的商品真是太要不得了。雖然這會影響很多人,但是希望政府能加速社會住宅的開發,讓大家能有房子住,這樣社會會更安心、更和諧的。希望台灣社會重視"平等"更勝過"自由"。